新《侏罗纪世界》宣布定档 7月2日北美上映
在南昌路100弄2号(老渔阳里2号),大家跟随志愿者邵晋涵同学的讲解,驻足观看,认真聆听,深入了解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畏的勇气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更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11月30日,复旦大学举行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南亚合作学术研讨会。对于后疫情时代如何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开展工作,他提出了思路和设想,并希望条件成熟时两个机构进一步合作,开展更多的高质量线下学术研讨与交流。
他指出,中国与南亚合作以及中巴关系越来越受到外部影响,中巴始终是对方的重要战略倚靠,中巴学者齐聚一堂讨论国际秩序的变化,更多增进对彼此国际秩序观的理解,这对于中巴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乃至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很高兴支持国际政治专业研究委员会和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共同努力,将这样的学术对话进行下去。同样,巴基斯坦朋友也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致力于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国际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共有8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秩序变迁: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看法的分议题,分别就中巴战略合作在新兴世界秩序中的选择与挑战、国际秩序变迁对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的影响、两国智库在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巴基斯坦与中巴经济走廊的地缘经济愿景、中国在南亚发展中的建设性作用等主题发表看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为会议第三部分做总结,指出巴基斯坦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点国别方向,中巴经济走廊是推动对巴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第一、二部分研讨结束后,高飞教授做了精彩的总结。1985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面对时代提出的学科包括系、专业以及研究机构的重组创新的新要求,1985年,经济学院正式成立,学科设置齐全,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下设五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蒋学模在指导尹伯成修改文章时曾多次叮嘱,写文章要深入浅出,不懂的东西千万不要写,自己弄懂的东西,也要用别人能看理解的语言表达。本科毕业于复旦经院的她,当年正是从学院的学术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中找到科研的兴趣,并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许多人同样评价他编写的教材、讲授的课程都也通俗易懂、符合实际。改革开放后,在思想大解放的气氛中,复旦经济学人开始积极投身时代变革。
站在全新的历史方位,经济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百年风华正青春,勤行大道再出发。
2022年10月,90后复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弘成为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为适应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专业化、精细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复旦在全国较早地陆续成立了世界经济系、国际金融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和公共经济系,并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经济系分离出经济管理系,即现在的复旦管理学院的前身。一代代忠诚于科学研究理想、致力于服务社会进步的复旦经济学人扎实耕耘、接续传承,成就了如今复旦经济学科稳居国内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和全球中国经济研究的重镇——张薰华先生《关于中国城市土地制度课题的进展状况》手稿,级差地租理论研究直接催生了中国土地批租政策,并在 1988 年宪法修改中得到体现曾是中共地下党员的张薰华,毕生致力于《资本论》研究。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复旦经济学系第一届研究生合影(左二为尹伯成)同样是改革开放初期,时任经济学系教学秘书的尹伯成敏锐察觉到,政府已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可当时经济学系的教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便积极开始推动教学改革。
在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中,张晖明对改革开放后的企业改革问题产生兴趣,在蒋学模指导下撰写博士论文,主要研究产权制度问题。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复旦经济学院院训是学科百年精神传承的最佳注解。课程负责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磊自1993年起在经济学院任教至今。以许涤新、吴斐丹、漆琪生等为代表的著名经济学家执掌教鞭,复旦开始成为南方经济学教学科研重镇。
注重理论基础、讲求深入浅出,是复旦经济学科办学特色之一。在上海论坛上,院长张军教授与美联储前主席、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伯南克进行精彩对话。
在尹伯成记忆中,老一辈教授如陈观烈、宋承先学问极好,讲什么都通俗易懂,一堂课4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后来,由讲义汇总出版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和《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广受好评,多次修订再版,被国内多所高校经济学科教学所使用至今。
朱民说:能代表中国服务世界是最大的荣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军说,学院取得的成绩是复旦大学成长和进步的缩影,而复旦的进步又折射出中国崛起的现象以及与日俱增的综合实力。比如张薰华教授的150道口试题,带有极强的启发性和研究性,抄不到现成答案,只有认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思路极其严谨,但时时大胆创新。老师们平易近人,不仅给我们上基础课,也欢迎学生去家中当面请教问题,可以说将生活和育人全面打通,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经济规模的急剧扩张刺激人才需求急速增长,建立系统规范的本土经济学高等教育体系迫在眉睫,复旦经济学科应运而生。
多年后回忆起来,77级经济学院校友、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觉得,这是张薰华对他影响最深的地方。如今,复旦大学经济学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致力于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积极提升国际化建设,在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与能源环境经济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经济系77级校友朱民58岁出任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成为首位进入IMF高层的中国人。
经济学是抽象的,一定要把它具体化,让学生愿意听。5万多名优秀学子,以卓越之姿遍布全球各地。
君怀经邦志,旦赋济世学。我们的老师讲课授学,最重视理论基础。李志青记得,自己当年和同学自主创办经济学兴趣小组,邀请张薰华、叶世昌等老一辈教授和张军、袁志刚、石磊等中青年教师周末为学生开讲座,从来无人推辞。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当代中国经济》课堂课上,一位儒雅的教授正借助现实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一步步引导学生应用经济理论知识思考现实问题。
他1983年撰写的《资本论提要》第4卷出版,填补了中国《资本论》研究中的空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中国经济迎来巨大腾飞和变革,复旦经济学科也进入历史机遇期。
图为商业研究会集体照她的起点,可以追溯至1917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已近四十年,张晖明从不关着门做学问,他带领学生积极接触工厂经理、政府官员等,就是希望能将自己在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真正投入到社会实践中。
没有留洋经历的他,钻研英文同类教材,边译边学、边学边教、边教边写讲义。春风化雨万峥嵘,作为复旦经济学科的母体,复旦经济学系栉风沐雨、枝叶繁茂,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许多个第一——1979年,成立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世界经济系。
张薰华、尹伯成、王克忠、李慧中、张晖明、张军、袁志刚等教师因教书育人的成绩,被评为全国、上海市或学校的先进教育工作者。未来,这座超过3万平方的独立空间,将大幅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和办公条件,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该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被教育部教师司纳入雨课堂,实现线下线上同步,为中西部高校130多位教师提供线上教学观摩与研讨。百年来,复旦经济学科的发展道路,始终紧贴时代脉搏,和国家、民族呼吸相通、命运与共。
2015年11月30日,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自此,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成为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种特别提款权货币。回望风雨路,续写新华章。
我们人才的培养体系、课程结构,都与中国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并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变革,更为细分化、个性化。根据国家经济战略安排,包括蒋学模、伍柏麟先生在内的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被送往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接受苏联经济学家的培训,此后成长为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海纳百川 面向未来一个世纪以来,复旦经济学科英才辈出。2022年9月,张军、田素华、陈诗一、石磊等完成《立足中国实践,打造中国学派:经济学一流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课题,探寻和优化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打造中国学派进行不懈探索与实践。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